《节选》说课稿

时间:2024-08-12 21:15:28
《节选》说课稿

《节选》说课稿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来辅助教学,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节选》说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节选》说课稿1

各位专家,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很荣幸能有这么一个展现自我的机会,我今天说课的篇目是《节选》。我分四个部分进行说课,分别是说教材,说教法学法及课时安排,说教学程序设计,说板书。

首先是说教材:

《节选》是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第一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高一着重培养学生对文章理解的能力,体现在对文章"整体感知,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筛选信息,研究探讨,分析评价"六个方面。本文所在的第二单元的要求是在学生整体把握散文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的基础上,重点培养学生品味散文语言,赏析散文表现手法的能力。

《我与地坛》是史铁生的"自传性散文",以地坛作为背景写了他对生命的思考过程,全文共七节,本文只节选了前两节,阐述了作者双腿残疾后对生命的思考及对母亲的感情变化过程。表达了史铁生对地坛的感激之意和抒发了他对母亲的深深的爱与愧疚之情。

由于《节选》是一篇自读课文,在本单元中起着巩固提高散文赏析能力的作用,所以学习这篇文章要让学生找到与作者心灵触动的契机,与作者产生共鸣,感受作者对生命的独到见解,提高对生命价值的认识;也通过解读地坛的景物描写从而学习散文的"借景抒情"手法,进而达到巩固提高散文赏析能力的目的

我从新课标的要求出发,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结合本文实际,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作者及其相关背景,了解作者对生命的新的理解。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快速阅读,提炼关键句的能力。

德育目标,让学生学会感悟生命,感悟亲情,理解母爱,勇于面对挫折,珍惜生命。

教学重点:作者对生命的感悟,对母爱的理解。

对生命的感悟是第一课时的教学重点,对母爱的理解是第二课时的教学重点。教学重点主要是通过解决教学难点来实现。

教学难点:理透第一课时三处景物描写的作用;读透作者绵密而富有哲理的抒情语言。

(之所以是难点,是因为学生可能不理解作者如此写景物,且把他写得越来越灿烂,写景的语言也比较陌生化)

第二是说教法学法及课时安排:

教法上我主要采用讨论法,诵读法,情感感悟法三种。

讨论法,师生共同查找资料,研究讨论,实践探索,提出解决问题办法的方式,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

诵读法,通过把无声的书面语转化为有声的口头语让学生如临其境,能引起感情的共鸣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情感感悟法,新的教学理念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参与教学。这给了教师新的任务,在教学生知识的同时要培养学生的情感。上课前教师要充分酝酿情感,课堂上要调控自我情感,善于驾驭课堂,以情引趣,让学生主动学习。

新课标要求课堂教学要具有开放性,要求贯彻以学生为本,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的原则,且高一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和语言感受能力,因此,本课的学法,我主要采用课前的学和课堂的读以及讨论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领悟,体会作者对生命的感悟,对母亲的深深的爱与愧疚。

第三说是说教学程序设计

整个过程我分五个环节进行,具体是:导入设计,作者简介,整体感知,分析精读,小结与作业。下面先来看我的导入设计。

导入我采用了事例导入法,主要是用美国总统罗斯福的故事来导入,由于高中生都学过历史,对罗斯福有一定的了解,对他的"新政"的竞选口号更是口熟能详,这样的导入能充分激起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更好地融入到课堂中来;另外,罗斯福和史铁生都有"残疾",这样的导入首先在感情上就让学生改变了对残疾人的传统看法,更加能让他们认真去理解作者,用心去感受作者对生命的思考。

在激起学生的兴趣后我会进行作者简介,因为学生已经对史铁生产生了兴趣,这时必要的作者简介能让学生站在作者的角度上去理解文本,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整体感知环节的设计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可以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有目的地阅读文章,提出要求并播放录音可以引起学生与作者的共鸣,达到情感感悟的目的

分析精读就是研读文本的具体过程,体现了教师设计的教法学法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在分析精读部分,我会提出四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默读文章的第一部分。这四个问题的设计符合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规律,达到学语言,训思维的目的

学生完成第一部分的默读之后,我将和学生一起进入研读文本的第一个过程:研读文章1——4段,思考第一个问题:我为什么要去地坛

学生在经过前面几个环节的学习,也经过了充分的预习,可以直接在课文的第2,3段找出关键句,为了让学生加深印象,我会让他们集体朗读这些关键句,然后由教师点拔,学生归纳要点。要点如下(双腿残疾后无处可去,地坛离家近,地坛的环境和作者的心境很像)。

第一个问题的解决可以激起学生对第二个问题的兴趣,而且四个问题并不脱节,这样更能让学生牢牢把握文意,"学了新知也不会忘了旧识"。然后提出第2个问题:研读文章第3,4,5自然段,回答地坛是怎样的地坛

首先要明确,这个问题的解决关系到理解文章的重难点,在提出问题后,我会对地坛作一些简单的介绍,让学生先从整体上了解一下地坛的前后概况。为了能更好地让学生理解这一重点问题,我把这个大问题分解成几个小问题,这样做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

(1)首先让学生朗读第三,四自然段,找出相关景物与景物描写的关键词语。学生在朗读后可以很快找出关键句,教师引导学生明确知识要点:琉璃剥蚀,朱红淡褪,高墙坍圮,玉彻雕栏散落。这些都见证了地坛衰败荒芜的一面。

(2)其次为了让学生突破难点,我会引导学生理解作者与地坛的内在联系,让学生抓关键句,并思考"意图"的内含。

(3)课后练习的设计主要是让学生巩固课堂后学知识,把课后习题有目的有动机地引入课堂中可以起到使课堂和课后有机结合的作用。在第三个小环节上我会引导学生结合课后练习三,体会作者绵密的抒情语言。讨论后明确:作者通过不同于一般的语言顺序来体现。

(4)突破了以上难点后,我会趁热打铁让学生研读第五自然段,思考:几年后作者眼里的地坛又是什么样的呢

这个设计是从作者的思考角度入手的,正所谓"景随情迁"思考的问题不同,所看到的景物也不同。这时我会引导学生抓关键句:"虽然荒芜,但并不衰败"并让学生找出景物描写的关键词语:蜂儿,蚂蚁,瓢虫,蝉蜕等。并引导学生归纳出这四个意象的内含——代表生命的律动, ……此处隐藏7956个字……>

假设周朴园重新接受了侍萍,他们会幸福吗?这一环节我让同学展开联想,拓展思维

我想让同学意识到,因为两人的性格及阶级地位他们并不会幸福。再次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

结束语:悲剧是一个民族在某一个时期历史的苦难,它不应该是某一个人制造的,而应该是民族悲哀的时代显现。《雷雨》悲剧,其实就是一个封建民族的悲剧。剧作者借周朴园的一家将一个完整而有一定长度的行动展示给读者,让他们去感受这个充满罪恶的制度,跟作者一起去发泄被压抑的愤懑,抨击中国的家庭和社会。

七. 说作业布置

剧本在周朴园去精神病院探望两个疯了的女人,侍萍和繁漪中结束,你能为剧本写一个不同的结局吗?

八. 说课堂小结

对于这篇传统的戏剧教学篇目,我重点总结了了本课教学中的创新点

传统的戏剧鉴赏,习惯于按剧本语言逐句分析,胡子眉毛一把抓,费时但又难以突出教材的特点,关键是同学失去了学习的兴趣。《雷雨》这一课,我向传统说“不”,主要设计了“表演擂台”“自由”“表演点点评”等活动,让同学进行自主探究学习,以解决教学重难点。

以上就是我本课的教学设想,谢谢。

《节选》说课稿7

一、说教材

《宝葫芦的秘密(节选)》是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一篇讲读课文。《宝葫芦的秘密》是一篇童话故事,选自张天翼的《宝葫芦的秘密》中一小部分。本文讲述了宝葫芦的主人王葆在得到宝葫芦之前,如何经常听奶奶讲许多关于宝葫芦的故事,得到宝葫芦的人都“过上了好日子”“要什么有什么”“幸福极了”,于是王葆开始联系自己,非常希望自己也有这么一个宝葫芦,为自己排忧解难,解决生活中的难题。

二、说学情

四年级学生对于课外阅读已经积累了一定的量,相信很多同学有读过《宝葫芦的秘密》。对于本文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三、说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妖、矩”等8个生字,会写“介、绍”等13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介绍、神仙、妖怪、每逢、规矩、劈面”等词语。

2.自读感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童话的奇妙。

3.根据已有内容创编故事。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童话的奇妙。

教学难点:根据已有内容创编故事。

四、说教法、学法

1.鼓励学生对文本进行个性化、开放性阅读理解,而不是想着怎样将学生的认识以及对文本的理解统一到自己的教学设计之中。

2.学生充分自读课文,在理解的基础上谈感受、体会以及对文本的理解,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

五、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看,这是什么?对,一个葫芦,它可不是一个普通的葫芦,它可是有故事的宝葫芦。

2.今天,我们来学习《宝葫芦的秘密》。学生齐读课题“宝葫芦的秘密”。请同学们分小组交流一下自己课前阅读到的关于《宝葫芦的秘密》的故事,谈谈自己对宝葫芦的感知。

3. 简介作者以及写作背景。

(二)深入理解,探讨故事

细读课文第一部分(1-4自然段)

1.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文章第一部分,想想张天翼笔下的宝葫芦的主人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你是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的。画出有关句子,并想一想这些语句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2.学生作批注,自我品读探究。

3.学生小组交流自学结果,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交流自己的感受。

4.教师根据交流结果归纳:

教师重点导读并理解以下语句:

①“我姓王,叫王葆。”

为什么不说“我叫王葆”?

(这样说,比较正式,有仪式感。)

②“可是我要声明,我不是什么神仙,也不是什么妖怪,我和你们一样,是一个平平常常的普通人。”

为什么说王葆说“我不是什么神仙,也不是什么妖怪”?

(因为他和宝葫芦有故事,是传说中的那种宝葫芦和王葆发生过一些故事。)

学习第二部分:奶奶讲的宝葫芦的故事(4-19自然段)

1.“至于宝葫芦的故事,那我从小就知道了。那是我奶奶讲给我听的。”

奶奶给“我”讲了哪些故事?(都是宝葫芦的故事)

2.“奶奶每次讲的都不一样。上次讲的是张三劈面撞见了一位神仙,得了一个宝葫芦。下次讲的是李四出去远足旅行,一游游到了龙宫,得到了一个宝葫芦。王五呢,他因为是一个好孩子,肯让奶奶给他换衣服,所以得到了一个宝葫芦。至于赵六得的一个宝葫芦——那是掘地掘出来的。”

张三想:“我要吃水蜜桃。”立刻就有一盘水蜜桃。李四希望有一条大花狗,马上就冒出那么一条——冲着他摇尾巴,舔他的手。

(1)奶奶讲的宝葫芦的故事怎么样?(非常奇妙)

怎么奇妙了?

指导朗读第二部分:带着幸福、快乐的的语气读出宝葫芦的神奇。

(2)奶奶给我讲的宝葫芦的故事,有很多,你能否选择其中一个,根据已有的内容创编一下,讲给同学们听?

学生分组讲故事,选代表上台讲给全班同学听。注意:可以补充课文中没有的空白,发挥想象,大胆编创。

3.王葆非常想得到一个宝葫芦,为什么?

(因为听了这么多宝葫芦的故事,每个得到宝葫芦的人都“幸福极了”“过上了好日子”“要什么有什么”)

(板书:宝葫芦使人们 幸福极了 过上了好日子 要什么有什么)

4.“我要是有了一个宝葫芦,我该怎么办?我该要些什么?”

是啊,王葆,要宝葫芦最想做什么呢?

学习第三部分:

读读课文20-21自然段,圈画出王葆要宝葫芦的目的是做哪些事?

(1)帮助王葆列式子,学数学:“我有几次对着一道算术题发愣,不知道要怎么样列式子,就由‘8’字想到了宝葫芦——假如我有这么一个,那可就省心了。”

从这段可以看出,王葆是个怎样的孩子?(数学不好,不爱动脑筋的孩子)(板书:王葆:数学不好,不爱动脑筋的孩子)

(2)帮助向日葵长高:“那,我得要一棵最好最好的向日葵,长得不能再棒的向日葵。”

从这儿可以看出,王葆是个怎样的孩子?(好胜心很强,凡事比别人要好)(板书:好胜心很强,凡事比别人要好)

指导朗读:读读第三部分,读出王葆对宝葫芦的渴求,对生活的向往。

(三)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课文具体写了王葆听奶奶讲宝葫芦的故事,自己也想要个宝葫芦。童话的故事好奇妙呀!

2.作业

(1)抄写课文中优美的句子。

(2)把宝葫芦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六、说板书设计

25《宝葫芦的秘密(节选)》

宝葫芦使人们:幸福极了 过上了好日子 要什么有什么

王葆:数学不好,不爱动脑筋的孩子

好胜心很强,凡事比别人要好

《《节选》说课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