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说课稿

时间:2024-12-11 14:13:21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说课稿范文8篇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说课稿范文8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来辅助教学,编写说课稿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说课稿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说课稿8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1

一、教学内容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第五组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是安徒生的一篇著名童话,课文先叙述大年夜,天下着雪,又黑又冷,小女孩还在街上卖火柴;接着讲小女孩为暖和一下自己,一次又一次地燃烧火柴,从火柴的亮光中看到了种种幻想;最后讲小女孩被冻死街头,安徒生通过这个故事,表达了对穷人悲惨遭遇的深切同情。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火焰、暖烘烘、闪烁、灵魂”等词语。

2.理解重点句:“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她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理解词句,领悟课文中心的能力。

2.指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情感目标

1.通过了解小女孩悲惨的命运,唤起学生对小女孩及所有受压迫的穷苦人的深切同情,对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憎恨。

2.体会小女孩的美好愿望,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从小女孩一次次擦火柴所看到的种种幻象中体会她的悲惨生活和作者想象的合理。

2.难点:从最后三个自然段含义深刻的语句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理念

本课的教学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利用电影资源,给学生创设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致力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转变。

教学中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利用电影独特的艺术形式,拓展了课程资源,将教材内容直观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眼见其形,耳闻其声,熏陶了学生的情感,丰富了学生的体验,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促进了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五、教学资源

类型

媒体内容要点

时间

作用

方式

资料来源

课件

出示文中重点句子

1分钟

突出重点,帮助朗读。

演示

《卖火柴的小女孩》专题站

片段Ⅰ

大年夜,一个光着头赤着脚的小女孩却在风雪弥漫的街头叫卖火柴。

3分钟

创设情境

播放

影片《卖火柴的小女孩》(与原文相同)

片段Ⅱ

小女孩被冻死了

2分钟

确定探究主题

播放

片段Ⅲ

第一次擦火柴

1分55秒

激发情感,指导朗读,深化理解。

边播放边思考

片段Ⅳ

第二次擦火柴

2分10秒

片段Ⅴ

第三次擦火柴

3分钟

片段Ⅵ

第四、五次擦火柴

2分20秒

电影

根据课文改编

19分钟

拓展思维,激发创新,指导写作。

播放

《卖火柴的小女孩》(日本动画)

电影

根据课文改编

20分钟

《卖火柴的小女孩》(真人版)

六、教学过程:

(一)利用电影,设置情境导入。

播放《卖火柴的小女孩》电影开头(片断Ⅰ:3分钟):这是一个大年夜,一个举家团聚的日子。街上飘着烤鹅的香味。一个光着头赤着脚的小女孩却在风雪弥漫的街头叫卖火柴。她又冷又饿,孤苦伶仃。横冲直撞的马车差点把她撞了,素不相识的小男孩欺负她,连她自己的爸爸也要打她。风呼呼地刮着,雪纷纷扬扬地下着。小女孩该有多冷啊!新年的脚步近了,而小女孩的结局呢?

(二)利用电影,确定研究主题。

1.默读课文,找结局。

第二天清晨,这个小女孩坐在墙角里,两腮通红,嘴上带着微笑。她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

“她想给自己暖和一下……”人们说,谁也不知道(引读)

她曾经看到过那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地跟着她的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2.播放影片结局(片断Ⅱ:2分钟),联系电影开头,你有什么疑问吗?

(为什么用上两个幸福?)(明明那么悲惨,那么不幸,为什么说她是幸福的?)

3.归纳问题,确定研究主题:小女孩究竟是“幸福”还是“不幸”?

认为小女孩“幸福”的同学到课文中找找依据;认为小女孩“不幸”的同学也从文中找依据。好好读读,找你感触最深的一处,好好研究研究,把自己的体会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三)利用电影,促思导读解惑。

研究一:交流“幸福”

1.她擦燃火柴后,看到了暖和的火炉是幸福的。

(1)请学生找出有关词句读读。

课件出示:“火柴燃起来了,冒出火焰来了!她把小手拢在火焰上。多么温暖多么明亮的火焰啊,简直是一支小小的蜡烛。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小女孩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大火炉前面,大火炉装着闪亮的铜脚和铜把手,火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

(2)播放影片第一次擦火柴(片断Ⅲ):

指导朗读——同学们观后是不是觉得小女孩很幸福。读得幸福点,自己练练。请同学读。

欣赏朗读——自信自己能读好的同学站起来幸福地读读。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2

各位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要说的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的第6课《花瓣飘香》。

这是一篇洋溢着浓浓亲情的课,它通过一个小女孩摘花瓣送给生病的**的事,赞美了小女孩爱惜花草,体贴**的美好心灵。十年教书,百年树人。作为我们教育者,怎样去塑造孩子们那还不成熟的心灵,不但要言传身教,通过课文学习而授之于理,也是一个很好的教育途径。《花瓣飘香》具有极强的感染力,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说教材

1、教材分析

《花瓣飘香》这是一篇叙事的记叙文,全文共十一个自然段,依循事情发展经过,以“花开→摘花瓣→谈花→送花”为线索,层层叙写,引人入胜。也是按时间的不同分为四个部份。

……此处隐藏11685个字……

作者将____比作“无字的歌谣”,描写了雨来时声音由____及____、由____及____的动态过程。

2、学习“雨中”,感悟神奇 (5-7自然段)

(1)那课文中的山雨又是怎样的一番韵味呢?拿起书,轻声地读,体会山林中飘飘洒洒的山雨带给你的感觉。

(2)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又了山雨的神奇、韵味?细读课文,找到那些令你喜欢的话语,将它们划下来。

雨声里,山中的每一块岩石、每一片树叶、每一丛绿草,都变成了奇妙无比的琴键。飘飘洒洒的雨丝是无数轻捷柔软的手指,弹奏出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每一个音符都带着幻想的色彩。

作者将“岩石、树叶、绿草”联想成“________”,将“飘飘洒洒的雨丝”想象成“________”,将此时的雨声联想成“________”,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山雨的________美。

(3)讨论:如何理解”这清新的绿色仿佛在雨雾中流动,流进我的

眼睛,流进我的心胸”这句话。

(两个流进说明了作者不仅是用眼睛看还用心去感受)

3、学习“雨后”,感受韵律 (8-10自然段)

(1)学生自由朗读文章的最后三个自然段,同桌交流感受。

(2)汇报交流,自主朗读。教师适时点拨。

(四)、背诵积累,拓展延伸

1、我会这样引导:孩子们,如果你们能热爱身边的大自然,用心去看,每一处景物都会似人间仙境。用心去聆听,每一个声音都会是优雅的乐曲。那么你愿意把这有声有色的雨景永远留在心中吗?从而引导学生积极背诵。

2、这是作者眼里的雨,那么我眼中的雨又是怎样的呢?

(夜幕降临,它那黑色的魔爪将大地笼罩。窗外的雨依然在下,那是一支不谐调的曲。昏暗的房间,潮湿的空气,使我窒息。天空容不下雨,便让它降临大地,做人间的天使,但是,它却让我迷惘??撩开窗帘,本想看看缥缈的景色,可是雨水,却阻挡了我的视线,于是,我便看不到远方。雨水,是在为我哭诉吗?呼之欲出的泪水,便在此刻,倾泻。正如窗外的雨,不知何时才会结束。)

我的设计意图是:通过对比阅读,让学生发现:同样是雨,不同的人、在不同心境时会有不一样的感受,这也许就是境随心生吧!但是,无论怎样心境下的景,融入了联想和想象,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都会使文章更精彩!

3、师总结:

最后,我这样结束本课的教学:同学们,有关雨的文章、精彩片段还有很多,有兴趣的同学课下搜集阅读,看看作者运用什么样的方法表达了自己独特感受。

五、说板书

这节课我设计的板书清晰明了,既是对课文的一种总结,又理清文章的脉络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整个板书力争简洁明了,教学重点一目了然,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8

一、教材简介:

《最大的麦穗》是小学语文第11册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散文,叙述了古希腊学者苏格拉底让弟子们摘一个最大的麦穗的事,揭示了人的一生必须实实在在地抓住眼前的机遇,而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全文共7节,可分为3段:第一段(第1节)写苏格拉底要求弟子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第二段(第2—6节)写弟子们摘麦穗的经过和苏格拉底对他们的教训;第三段(第7节)写弟子们从苏格拉底的话中悟出了做人的道理。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语文课程标准,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一节。

2、能前后联系,领悟最后一节语言文字,明白必须善于抓住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

3、能联系实际,谈谈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这句话的理解。

教学重点:着重读好苏格拉底说的话,体会弟子们所悟出的道理。

本课教学分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是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第二课时主要理解课文内容。这里主要讲第二课时。

二、教学理念。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已成为大家的共识。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把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语文能力。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应让学生多读,在读中感悟。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最大的麦穗》。

2、过渡:小小的麦穗,给人很大的启示。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一定会解开心中的疑惑,并从中受到启发。

二、学习第一段。

1、自由朗读第一段,划出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的话,并读一读。

2、出示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的话:

“你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我在麦地的尽头等你们。”

3、指名读,并说说为什么这样读。

4、齐读

过渡:弟子们有没有摘到最大的麦穗?你认为是什么原因?

三、学习第二段。

1、自由朗读课文2—6节,思考上述问题,在书上的有关地方做上记号。

2、小组内交流,要说出自己的理由。

小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要有实效,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帮助学生找到可以操作的有针对性的学习策略。这个教学环节避免了学生许多无效或低效的学习活动,维护了研究性学习的严肃性。

3、全班交流:

(1)、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

“这时,两手空空的弟子们才如梦初醒,他们回头望了望麦垄,无数株小麦摇晃着脑袋,似乎在嘲笑他们。”

(弟子们没有摘到的原因是:眼光不够开阔、犹豫不决……)

用“边读边议”的方式交流,既是读重感悟的研究结果的呈现,有是自然的思维与说理的训练。

(2)、想一想,此时,他们的心情如何?他们会想些什么?

4、面对弟子们的表现,苏格拉底会有什么想法,请大家读读他说的话。

出示:“这块麦地里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但你们未必能碰见它;即使碰见了,也未必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因此,最大的一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

指读,说说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讨论:如何才能读出自己的体会。练读。齐读。

因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因此在教学中,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5、过渡:苏格拉底用摘最大的麦穗这件小事来教育他的学生,含蓄的告诉学生一个深刻的道理,他的学生听懂了吗?

四、学习第三段。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最后一节,划出自己最喜欢的一句,联系实际,说说自己的体会。

2、同桌交流。相机板书。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学会感受、体会、揣摩。要重感悟、重语感训练。

3、出示名言,读一读。

机会是每个人都有的,但许多人不知道他们已碰到它。

——达尔文

机遇只垂青(重视)那些懂得怎样追求她的人——查理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说课稿范文8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