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教学反思

时间:2024-12-17 10:42:14
《关节》教学反思

《关节》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教学能力,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我们的教学经验,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节》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关节》教学反思1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通过自身的活动,尝试发现身体各部分的关节,并知道它们的名称和各自的作用。

2.发展幼儿的尝试精神和大胆的说话及口语表达能力。学习“关节”一词。

3.教育幼儿平时要注意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关节。

【活动准备】 皮球、筐、关节活动小人,人体图一张,纸夹板、纸夹长臂、线绳、水彩笔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发现关节,感知关节的重要性。 出示皮球,问可以怎样玩,讲一讲可一拍球、滚球、踢球、投篮等,介绍一些规则,检查鞋子裤子。提出要求玩球时看看你身体的哪个部位动起来了?

1.幼儿分散尝试活动。 活动后提问:你刚才玩了什么?身体的哪个部位动起来了?

2.小结:小朋友刚才玩的时候手、脚、腰、肩等部位动了起来,为什么我们身体的各个部位会这样灵活地运动呢? 学习关节一词。

3、游戏“机器人与小精灵”。两名幼儿一个扮机器人将纸夹板用线绳绑住膝关节,双臂套纸夹长臂。一个扮小精灵,教师扮发出口令。两人分别取放筐里的球,看哪一个人先取胜。 引发讨论:为什么小精灵取的快,机器人取的慢?教师与幼儿共同总结;人体如果没有关节行动起来很困难,有了关节活动起来很灵活方便。教育幼儿要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关节。

二、引导幼儿发现认识关节

1.引导幼儿寻找身体上的关节,小朋友试着找一找,你身体还有哪个部位有关节?在人体图上做标记。如:有腕关节、肘关节、肩关节、膝关节、踝关节、髋关节,等等。 小结:原来,我们身体许多部位都有关节,它们的部位不同,名称也不同。

2.听口令活动各自的关节,幼儿感知自身的关节。

3、安装活动小人,用活动小人摆一摆做动作。

《关节》教学反思2

第一次有这么多的老师来听课,我感到压力很大。为能上好这节课,我的教案改了又改,背了又背。时间终于到来,我还以为自己准备充分,可以上好这堂课。但事实不是这样的,我这堂课上得不比平时的好,反而觉得自己很紧张,教态不自然,有时差点忘记接下来该上什么内容。结果真的是适得其反!

在指导学生观察上肢运动时,目的要求不清楚,导致学生在记录时无从下手,学生对肌肉与骨骼、关节协调运动时的作用理解不到位。这堂课的另一失败之处是学生在上台展示自己的成果时,堂下大部分学生都不知在干嘛,并没有听老师和同学一起交流。这样使得课堂效率大大降低。上完课后,同组的老师们立即提出了改进意见:寻找合适的资料、屈肘伸肘动画,加深学生对肌肉与骨骼、关节协调运动时作用的理解;在学生观察手臂伸缩后,教师应该在黑板上粗略画出手臂的结构,加深印象;教师起引导知道作用,学生才是课堂中的主体,所以课堂上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对骨骼肌肉和关节的协同作用做了个明确的总结。

当晚立即行动,修改了课件和教案,第二天上课,自我感觉不错,学生学习效果明显提高了。

但是,当我再回过头来重新审视这堂课的教学设计时,却发现曾经以为不错的课在现在看来存在着严重的缺陷-----我的教学设计更多的是强调了对科学概念的理解,忽视了过程与方法的指导。例如:教学目标中“课后查阅资料,了解更多的有关骨骼、关节和肌肉的知识,并体验与人分享研究结果的快乐。”针对这一目标,在我的教学设计中只是最后稍微带过。

但愿自己今后能以此为鉴,不再重犯类似的错误,努力更新教学观念,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更上一层楼。

《关节》教学反思3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在《勇敢的龙虎娃》这一主题中,幼儿对自己身体的运动充满了探究的兴趣,我们顺应孩子的兴趣,开展了《会动的关节》这一活动,通过自主探索、记录、分享,以及图片、视频的帮助,让幼儿发现了身体上更多能动的地方,了解了关节与运动的关系,同时又对自己身体内部的运动有了一些初步的认知。整个活动实施后,既有精彩之处,也有有待调整之处,接下来与大家一起分享我的所思所想。

活动精彩之处:

1、 注重激发和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

本次活动开头以"手指儿歌"这一形象的描述来引起幼儿的兴趣,自然导入课题。首先我在手指上套好"亲亲一家人"的指偶,并请幼儿一起和这一家人用手指打招呼,想一想我们的手指为什么会弯曲?让幼儿从自身对手指会弯曲这一认识入手,知道我们的手指上有关节。从而让幼儿比较容易进入探究状态,并保持持续的求知欲望。在认识关节这一活动过程中,我着眼于以"活动各个关节"来促进幼儿多方面的发展,使幼儿在轻松、愉快、和谐的氛围中,进行“玩中体验,玩中交流,玩中探究”。

2、创设了自主探索的机会,注重了幼儿的亲历过程。

在初步认识了我们身体上的关节后,我又以“活动身体上的关节我们可以干些什么事情”为线索,让幼儿亲自体验人体关节重要性,激发他们认识、探究自己身体的兴趣。通过这样的亲历活动,使幼儿较好的掌握和理解了我预定的教学目标。

同时幼儿在宽松的氛围中,与小组成员一起边寻找自己身体能动的部位,边在人体图上记录下大家的发现。幼儿通过观察同伴、亲身实践等,发现了一个又一个身体能动的部位,探索、发现的积极性越来越高。

活动中为幼儿创设了交流、分享的机会,《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也指出:要支持幼儿与同伴合作探究与分享交流,引导他们在交流中尝试整理、概括自己探究的成果,体验合作探究和发现的乐趣。在本活动中,幼儿在分组探索、记录后,就进入了分享、交流的环节。幼儿能大胆交流小组的发现并演示相关的能动的部位,幼儿在这一环节中,还分享到了同伴的经验。在分享中,幼儿也对其他小组的记录结果提出疑问,大家也一起通过运动来验证了记录结果的正确性。在分享最后,教师梳理、总结、归纳幼儿的结果,再补充一些幼儿遗漏的部位,帮助幼儿积累了更多的经验。

3、直观的图片、视频,形象的了解活动内容。

活动中为幼儿提供了直观的图片和视频,帮助幼儿了解人体内部的器官以及器官的运动。例如,幼儿对身体上的关节是什么样的,关节怎么运动是没有什么经验的。因此在活动前,我就准备了关节的图片以及关节运动的视频,让幼儿直观地感受,从而理解关节与人运动的关系。再如:幼儿对人体内部的构造是不太了解的,对这些器官的运动也是不清楚的。通过图片和视频,幼儿初步了解了器官的位置,对心脏、胃肠的运动也有了一些直观的了解。活动中,幼儿对这一部分的内容也是兴趣极浓,他们觉得自己的身体很神奇。

有待调整的部 ……此处隐藏1186个字……动作后,学生立即汇报:张x:当我踮起脚尖,直接用脚后跟落地的时候,我感觉到我的头猛的震动了一下,感觉很不舒服。而弯曲膝盖后,就没有这种感觉了。

左x:我也是这样。直接落地的时候,不仅头有震动,就连牙齿和下巴都感受到了震动。很不舒服。而弯曲了一下膝盖,再落地,就很舒服了,很轻松地就落地了。

同样的动作,加了弯曲膝盖,就有不一样的感觉,这是为什么呢?

生:这是因为有了关节的帮助,才让我们在落地的时候感觉很轻松。

经过这样的体验,学生很自然的就明白了关节不仅有运动的作用,还有缓冲减震的作用。

认识关节的连接方式,是本课的难点。在突破这个难点的时候,我带领学生先做一些活动,让学生体会不同运动中,关节参与的方式不同。但感觉效果不是很好。怎么更好的突破这个难点呢?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深入反思。

《关节》教学反思7

这一课中涉及的“概念”非常多。如果我们要把这些概念用很科学很专业的术语一一地解释清楚,那不仅会浪费宝贵的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而且学生也会觉得越听越糊涂,最后不耐烦了。针对这一情况,我采取了模糊一点的教学方法。整堂课的教学设计思路是让学生充分参与体验活动,在经历亲身体验活动之后,理解概念。

学生在亲身经历整个观察活动之后,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把观察到的现象和自我体验实事求是的描述给同学听,在交流的过程中能不断完善认识,有意识地对自己的观察记录进行修改和补充,得出一个相对完整和科学的结论。学生在描述时老师一定要强调“内容的真实”,也就是必须是自己观察到的,而不是想当然的。但在语言的描述方面可以是个性的。如学生在观察上肢运动后对肌肉的变化是这样描述的:肌肉变粗了;肌肉变胖了;肌肉鼓起来了;肌肉凸出来了;肌肉变短了;肌肉变紧了;肌肉鼓起来了;手心热起来了等。这些语言虽然不是专业术语,更谈不上科学性,但确实是学生在活动中观察到和体验到的,也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临结束前,我让学生仔细阅读作业本上的资料,了解更多的有关骨骼、关节和肌肉的知识,并体验与人分享研究结果的快乐。

课后,我也布置学生去自己阅读书本上的单元资料库,进一步了解身体上有关骨骼、关节、肌肉的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关节》教学反思8

在本课教学中力求体现课标中提出的理念要求“教师是科学探究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学生的亲密伙伴”,引领学生亲历探究骨骼、关节和肌肉作用的活动。

本节课对有关骨骼、关节和肌肉的知识探究采取了比较灵活的处理方法。在引导学生认识骨骼作用时,直接呈现了“骨架模型”,帮助学生了解骨骼的支撑保护作用,这一做法虽然直白,但能帮助学生降低对抽象事物的理解难度。

在今后的教学中还应注意对学生的思维引导要有启发性,注重把握预设目标如期得到生成,使学生真正地学到科学知识、学会科学知识、掌握科学知识。

《关节》教学反思9

本课在学生学习骨骼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学生在了解骨骼的之后,就能够较为好了解关节。在进行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在开始的时候,我播放了一个运动在非常的灵活的运球。然后再播放一个课件是一个在行走的骨架。我问学生为什么他们能够这样的灵活呢。学生还是比较的轻松的说出的关节。这样我就比较容易的导入本课。在本课的教学的导入环节的效果还是比较的好的。然后我开始向学生介绍什么关节。现在想来,如果我问学生什么是关节,然后让学生进行猜想,我想效果会更好的。这样再介绍的时候,学生有了自己的思考,再加上老师的指导,学生们理解的会更加深刻好的。

在介绍完关节的定义之后,我又想学生介绍我们身体上上主要的关节。在在这个的活动的过程中,我还是帮助学生进行体验式学习。首先我让学生看图认识我们身体的各个主要的关节,然后我指导学生在自己的身体上找到相应的关节并且去体验这个关节。这样活动进行的还是不错的,学生都非常积极的寻找和感受自己的关节。现在想来,学生的兴趣还是比较的高的。

同时我强调,我们身体上的关节不止我们认识这个几个主要的关节,还有许多的关节我们可以再课下进行认识。这个时候我相关如果让学生介绍自己了解和搜集的相关关节资料的知识,这样效果就会更好的。

在介绍关节的作用的时候,我首先让学生思考猜想,关节有什么作用。然后再猜想的基础上进行探究关节的作用。在这个部分的的过程中,我是让学生根据老师的指导来体验关节的作用,我想在当时如果让学生设计自己的方法进行体验,这样更加符合科学教学的组织的原则。在当时我组织学生进行两个体验活动,其中一个是不让自己的肘关节活动,进行系扣子。第二是跳起落下的时候不弯曲自己的膝关节进行感受自己的关节的作用。同学们都兴致勃勃的进行活动,并且深刻的理解的关节的重要作用。

在介绍关节保健的部分比较的简略,现在想来可以让学生搜集相关资料进行学习。

《关节》教学反思10

本课中涉及的“概念”非常多。如果老师要把这些概念用很科学很专业的术语一一地解释清楚,那不仅会浪费宝贵的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而且学生也会觉得越听越糊涂,最后不耐烦了。针对这一情况,我采取了模糊一点的教学方法。整堂课的教学设计思路是让学生充分参与体验活动,在经历亲身体验活动之后,理解概念。

教学中让学生在亲身经历整个观察活动之后,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把观察到的现象和自我体验实事求是的描述给同学听,在交流的过程中能不断完善认识,有意识地对自己的观察记录进行修改和补充,得出一个相对完整和科学的结论。学生在描述时老师一定要强调“内容的真实”,也就是必须是自己观察到的,而不是想当然的。但在语言的描述方面可以是个性的。如学生在观察上肢运动后对肌肉的变化是这样描述的:肌肉变粗了;肌肉变胖了;肌肉鼓起来了;肌肉凸出来了;肌肉变短了;肌肉变紧了;肌肉胀起来了;手心热起来了等。这些语言虽然不是专业术语,更谈不上科学性,但确实是学生在活动中观察到和体验到的,也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关节》教学反思11

运动的安全是现代教育中值得重视的一个话题。其实有很多骨骼与肌肉损伤是可以避免的,可学生由于缺乏相关的认识与经验并不明白。联系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帮助他们将点滴的认识综合起来,指导他们掌握科学的方法加强运动的安全。

保持骨骼与肌肉的健康对儿童的身体至关重要,对于学习任务繁重,很少锻炼的学生们来说,还远远没有认识到骨骼肌肉保健的长远意义。因此,如何使科学内容的学习与生活联系起来,便成了教师设计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学正是从小处着眼,从身边科学入手,让学生关注自己,关注健康, 《骨骼、肌肉的保健》一课教学中,为了让学生了解不同的运动锻炼不同部位的肌肉和关节,我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做广播操、集体舞来体验,这样不仅使他们认识到了运动要多样化,而且使他们懂得了广播操是一项很好的运动,为使自己的骨骼、肌肉健康,每天做好课间操很有必要。

在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了解运动中应注意的安全问题,我精心挖掘生活题材,设计了案例,让他们准确地学会了如何在运动中保护自己的安全及如何急救的方法。这样使学生经历了从生活问题到科学问题的过程,感受到了生活中处处有科学。

《《关节》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